虎妈帮孩子交朋友用“贿赂”,你怎么对待孩子社交问题的?
孤独型。
一般来说,这类孩子的父母对待儿女较为冷淡,被称为“冰箱型父母”,通常会导致孩子情感上远离父母,等孩子长大时,甚至采取冷漠的态度对“危险”的外部世界进行逃避。
偏交往型。
这类孩子大多不常和外人交往,人际交往经验较少,平时只喜欢与某些熟悉的人交往,在陌生人面前则显得胆小和犹豫,而且往往对他人的脸色和言语非常敏感,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受伤。
自我中心型。
这类孩子偏好独自游戏,与同伴交往时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与兴趣,交往技能差。他们通常自己的玩具自己玩,没有分享的意识。个别孩子还会出现独占玩具,摔别人的玩具进行报复甚至动手打人等行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合作与同情。
善于交往型。
善于交往型的孩子,性格会特别的开朗、大方,能够和任何类型的小朋友打成一片,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交友能力。当宝宝到了陌生的环境中,宝宝能够主动的和大家打招呼,喜欢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好吃的,和自己喜欢的玩具。见到长辈有礼貌的打招呼。
被动型。
人际交往是一种综合能力,仅有交往的愿望还不够,缺少交往的技巧和经验,孩子容易在交往中受挫,其实大多数孩子内心都渴望与他人交往,希望自己为他人所喜欢,所以学会一定的交往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能力缺乏型。
这类孩子的交往意识较强,行为也很主动,但理解能力较弱,冲动控制力较差,因此交往时常常被排斥或引起冲突。
我们知道智商,情商,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关于“人际智能”,你知道吗?
人际智能是“理解他人和关系的能力”,有很强的人际智能可以增加工作效率。较高的人际智能包括善于观察,从人们的行为中进行推断,读懂他们的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和善于倾听。这些都聚集在一条唯一的通道上,使得人们善于理解他人。
美国人际智能较高的名人中包括人权解放战争的领导者马丁·路得·金博士,前总统罗纳多·里根和比尔·克林顿,以及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奥普拉·卫夫瑞。
●和别人一起玩
●和别人待在一起(通常不喜欢一个人待着)
●注意别人、照顾别人和教育别人
●注重合作,而不注重在游戏中竞争
●和指导者联合并形成一种很特殊的关系
具有较高的人际智能的孩子长大些会喜欢:
●组建团队,或者在同伴中推动关系的发展
●解决冲突或设计出解决方案,使得每个人开心
●推测别人的想法和动机
●成为别人的顾问和建议者
●遇到新朋友
●在小组中扮演领导角色
孩子交往是基本需求。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无法离群索居。
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以及沟通协调,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有利于孩子的智能发展。
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2-6岁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交往是成功的前提。
据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1万人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聪明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则主要是由于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强,对孩子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孩子在学校,不仅能够从容地与同龄人交往,而且能够从容与老师等成人交往。而孩子是否善于同别人打交道,在人群中人缘如何,对他以后的学习和人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交往能促进孩子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澳大利亚享有盛誉的考菲尔德学校,见44名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带到原离家乡且文化背景非常不同的南师大附中来,学习生活了五个星期。校方还特别要求,到中国的第一天,每个人要和三个中国人交朋友,要弄清他们的姓名、职业、住址,而且,这些交往必须是主动的。其目的用该校校长牛腾的话说:“学生不仅是澳大利亚的公民,更应是世界的公民……在未来世界,要努力具备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生存的能力,成为世界劳动力大军中合格的一员。
1、独生子女。城里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容易被娇生惯养,缺少兄弟姐妹,没有生活伙伴,身上普遍存在着高度自我、任性的特点。2、封闭世界。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缺乏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尤其缺少和伙伴们在大自然中奔跑的感觉,感受不到来自大自然的信息和快乐。
3、宅男宅女。有了电视DVD、计算机等现代设备,孩子可以不出家门,就能消磨时间。电视看得越多,就越缺乏人际交往技能。
4、心理因素。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疾病也会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情况严重的,可能出现社交恐怖症。
5、父母影响。有些父母本身就不擅于与人交往,平时很少与外界接触,亲戚之间几乎不走动,朋友也不多,家长在人际交往中的这些做法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会拿家长做为模仿的对象,渐渐地习得这些行为习惯,养成内向、孤僻的性格。
6、不良习惯。有的孩子很“自我”,总希望别人都听他的,好事都要自己独占,处处喜欢占上风;有的孩子对别人斤斤计较,说话尖酸刻薄,稍不如意就乱发脾气耍态度……
7、缺乏技巧。有的孩子不知道如何与别人商量,在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游戏时无法友好相处,要么不欢而散,要么互相攻击;有的孩子不懂得礼貌用语,说话时经常在无意中就伤害到了别人,而自己却全然不知…
8、受挫经历。如果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经不起与人交往中的波澜与挫折,再加上成人没有给予及时的、有效的帮助和疏导,孩子就有可能会被与人交往中的挫折所困扰而不能自拔,从此变得在众人面前胆小和退缩,害怕与人交往。
一、父母交往榜样。
家庭作为孩子生活居住的第一场所,为孩子提供了最初的交往环境与需要。父母多跟孩子交往,交往的关系应是平等的、认真的。应和他们一起谈论“儿童的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
二、提供交往机会。
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条件、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如可以带孩子到社区去,让他们结识更多的人;可以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朋友聚会,增加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生活空间,学习礼仪规矩,体会交往乐趣,培养待客习惯,创设交往氛围,获得他人友谊。
在孩子学校集体活动之外,一般可以从如下途径帮助孩子找到集体交往的机会:
1、做客。
2、每日小区聚会。
3、兴趣班。
4、公共儿童娱乐场所。
三、鼓励孩子交往。
孩子都喜欢被表扬。家长对于不合群的孩子偶然表现出的良好交往行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并经常与孩子交流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使孩子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树立交往的信心。
四、游戏培养兴趣。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交往的兴趣与能力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如在角色游戏中,孩子可以扮演“医生”、“教师”、“售货员”等角色,而这些角色在游戏中必然要和“病人”、“学生”、“顾客”进行交往,在这种愉快的游戏中,孩子的交往兴趣自然而然被激发出来。此外,通过角色扮演,不但强化了孩子的交往意识,也会使其交往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些在小孩子比较合适方法。
五、培养表达能力。
西方社会认为:舌头、金钱、电脑是现代管理者的"三大战略武器"。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增强沟通能力的前提,也是表达自己,发泄情绪的一种途径,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强大武器。孩子不会说,或者说不好,如何与人交际?
家长可以常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辩论题与孩子进行辩论;也可以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让孩子据理反驳。对孩子平时话语中的差错,家长得作必要的纠正,及时帮助孩子提高认识。
如果有可能的话,应鼓励孩子参加演讲比赛,鼓励孩子上课或开会时积极发言。
加强语言训练。要让孩子多听故事,还要多讲故事,多编故事,有意训练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要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为孩子语言表达提供丰富的内容,一个孤陋寡闻的人,多是一个语言贫乏的人,反之亦然。
六、学会解决冲突。
人际交往中遇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善于解决交往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标志。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在儿童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厌恶”或干脆“抗拒”的消极态度。
因此,当孩子跟同龄人交往时,遇到矛盾与问题,应该让孩子迎着问题去主动交涉。打架、吵架是孩子交往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家长不能以自身的好恶、道德观来判断孩子间的是非、对错,切忌以“不吃亏”教育孩子,甚至强行干涉孩子,而不让他们碰面交往。
应该适时公正地加以引导,培养孩子勇于改错的精神,能原谅他人,在交往中,能互相帮助,具有同情心。
七、参加集体活动。
孩子有交往的愿望,长大以后与同龄人交往、沟通的强烈愿望,而集体生活则创造了适应于他们进行交往的最好条件。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公益活动,包括生日祝贺活动、音乐欣赏会、故事会、讨论会等,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养成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品质。学会调节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孩子的交际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八、学习做个听众。
一提“交往”,很多父母第一反应就是:“一群孩子一起快乐地游戏”。但其实,跟人说话是一种交往方式,听人说话也是一种交往方式。心理学家哈塔布曾说:“预测一个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能力,不是看他现在的学习成绩,也不是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课堂纪律,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孩子能不能跟其他孩子合得来。”
九、培养积极心理。
感恩的心。关怀别人正是与他人积极相处、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根本。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多去主动地关心别人;当然前提是让孩子先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怀和爱,让孩子把爱传递出去,激发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成为交际达人。
赞赏对方。当其他小朋友做了好事时,要由衷地赞扬他们。除了通过语言外,也可以用拥抱、牵手之类的友好举动表达他对小伙伴的好感。如果一个孩子能经常地以积极态度来对待别人,他就能获得社会的接受。
诚信为本。对朋友要讲信用。孩子结交朋友虽然不像大人那样稳定、专一,但是他们对朋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编辑|文姬(择学堂)
【上海】5月是妈妈节,怎么教孩子学会感恩?...(戳阅读原文)